100%

  ●歸潛志卷第十四

  歸潛堂記

  陳時可:歸潛堂銘并序

  詩

  續錄:郝經 渾源劉先生哀辭

  王惲:追輓歸潛劉先生

  附錄:金史劉從益傳

  王惲:渾源劉氏世德碑

  王士傎:歸潛志序

  錢曾:讀書敏求記歸潛志條

  ○歸潛堂記

  劉子朔方人,生於雲中之渾源山水之間。髫齓從父祖仕宦大河之南。初知誦讀,偶屬為童子學。少長習時文,為科舉計。然亦時時閱古今詞章,竊讀史書,覽古今成敗治亂,慨然有功名心。未冠計偕,試開封禮部,中之。及庭而絀,於是始大發憤,以著述自力,頗為先達諸公所知。又結交當世豪傑,未有不與以文字往還者。

  舊有田淮水之陽,春夏在陳視耕穫,秋冬必入汴避亂,且從諸公講學。已而先大夫下世,遂經紀家事。然讀書為文亦未嘗少休。間四方交遊來,把酒論文,談笑連日夕或留之旬月不令去。

  時雖少年,未遂其進取心,而會友著書亦自樂無歉。豈知一旦時移事變,流離兵革中 【 (按,黃丕烈、施國祁校本無「中」字)】 ,生資蕩然,僮僕散盡,從行惟骨肉數口、舊書一囊。由銅壺過燕山,入武川。幾一載,始得還鄉里。鄉帥高侯為築室以居。

  所居蓋其故宅之址,四面皆見山。若南山西巖,吾祖舊游。東為柏山,代北名剎。西則玉泉、龍山,山西勝處。故朝嵐夕靄,千態萬狀。其雲烟吞吐,變化窗戶間。門外 【 (按,黃丕烈、施國祁校本作「門前」)】 流水數支,每靜夜微風,有聲琅琅,使人神清不寐。

  劉子每居室中,焚香一炷,置筆硯楮墨几上。書數卷,偃息嘯歌。起望山光,尋味道腴, 【 一云「臥味道腴」。】 為終日樂,雖弊衣惡食不知也。

  閒嘗自念,幸生而為儒,忝學聖人之道。其平昔所志,脩身治國平天下,窮理盡性至于命,進則以斯道濟當時,退則以斯道覺後也。今當壯歲,遭此大變,更賴先人之靈,得返鄉里。幸而有居以自容,將默卷靜學,以休息其心力。況世路方艱,未可為進取謀,因榜其堂曰「歸潛」,且以張橫渠東西二銘書諸壁。客有過而詰之曰:「今吾子生當亂世,政英雄奮發之秋,大而可以分疆據土,奉王命為諸侯;下而可以附雄藩巨鎮,馳騁才謀取富貴。或如終童請長纓,入越,羈其王獻北闕下,以功名著。不然,當効蘇季子、司馬長卿以文詞談說干人主,六印駟馬耀鄉俗,吾子奚獨韜光晦跡,甘為棄物於一時,使平日所學眇不見鋒燄,亦鄙陋之甚也。」劉子曰,嘻,若亦不聞君子之道乎?蓋君子之道以時卷舒。得其時而不進為固,失其時而強進為狂。且先顧其內之所有何如,亦不在夫外也。吾平生苦學,豈將徒老焉?顧自鬻自求,賢者所耻,加之新罹蹇難,始欲自脩,且將掃除吾先祖丘墓。果其後日為時所用,亦安肯不致吾君、澤吾民?如或不然,雖終身潛可也。易曰:「龍德而隱,遁世無悶。」傳曰:「君子若鳳,治則見,亂則隱。」吾雖非聖賢,亦安敢不學乎?若非知吾之志者也。客既去,遂書于堂以記之,且歌曰:

  南山漠漠兮,渾水洋洋。桂椒葱蔚兮,松柏青蒼。清泉涌其下兮,白日皦以如霜。兕豹跧伏兮,鸞鳳翩其來翔。世溷濁而不照兮,蹇羝騁夫先路。荊榛蓊以蒙達兮,野縱橫其豺虎。矧余志之敻迂兮,了罕罕而疇伍。歸歟!歸歟!其潛於南山之下。又歌曰:

  潛于農摯之侶兮,潛于漁望之徒兮,顧惟不肖,豈敢與俱兮!惟茲一堂,有琴有書兮,學其所不知,求進于聖途兮。潛乎!潛乎!亦可以為娛兮。嘻!

  【 (按,此處聚珍本有麻信之遊龍山記,並有案云:「此首以後係祁附錄他人所作。」鮑氏已將此篇移至卷一三末,其它均同。考明抄本此篇當十四卷之始,故鮑氏所移就順序而言,大體不誤)】

  ○陳時可:歸潛堂銘并序

  歸潛堂銘 【 并序】

  寂通居士陳時可秀玉 【 困學齋雜錄云,寂通老人陳時可字秀玉,燕人,金翰林學士,仕國朝為燕京路課稅所官。(原無此注,今將鮑氏書後補箋移此)】

  「潛」之為言隱也。古之所謂隱君子者,無江海而閒,不山林而幽,蓋藏器待時,樂天知命,不潛而潛者也。吾京叔之文之行有不可掩者,而以「歸潛」名所居堂,第恐欲潛而不得耳。且吾聞之易曰:「君子之道,或出或處,或默或語。」應處而出非道,應出而處亦非道。語、默何異哉!夫魚不厭深矣,龍德則不然,升潛以其時。孔子,聖之時者也,乃所願則學孔子。子謂顏淵曰:「用之則行,舍之則藏。」其論逸民則曰:「我則異于是,無可無不可。」艮,止也。聖人彖是卦曰:「時止則止,時行則行。動靜不失其時,其道光明。」莊周,陽擠陰助者也,至其舉養生之道,亦引仲尼曰:「無入而藏,無出而陽,柴立其中央。」豈有吾聖門弟子反專於潛之一字者邪 【 (按,「反專於潛之一字者邪」,黃丕烈、施國祁校本作「反轉於潛之一時者邪」)】 ?京叔以書求銘老夫,告京叔,能勿忘乎?謹為銘曰:

  仲尼駐車蟻邱漿,宜僚陸沈於其旁。夫妻臣妾登屋梁,季路往視渠以亡。但見虛室依頹牆,古人潛德不欲彰。那用此字書其堂?況君年甫三十強!撐腸拄腹經傳香,文氣渾爾詩筆昌。戶外屨滿名飛揚,吾恐自此饒薦章。遠來乞銘何可當?拈出聖語語頗長:用之則行舍則藏,無入而藏出而陽。得時忌作天際翔,勿以深眇賢庚桑。歸歟歸歟且和光,銘哉銘哉幸無忘。

  ○詩 【 【 [案]】 此係祁彙錄他人投贈之作,而末首輓詩則又後人所錄附。】

  定庵老人吴章德明

  定齋居士李獻卿欽止

  河東白華文舉

  西崗呂大鵬鵬舉

  太原元好問裕之

  王官麻革信之

  仰山性英粹中

  東城李微子微

  析津李惟寅舜臣

  蒲城薛玄微之

  金城蘭光庭仲文

  漁陽趙著光祖

  河東張緯緯文

  太原高鳴雄飛

  邢臺劉德淵道濟

  洺水劉肅才卿

  龍江張仲經

  燕山張師魯明道

  東明張特立文舉

  山東勾龍瀛英孺

  △定庵老人吴章德明:

  城上棲烏尾畢逋,歸來小隱與時俱。高山流水誰同聽?明月清風德不孤。富貴于人真暫熱,文章照世足 【 (按「足」,黃丕烈、施國祁校本作「定」)】 為娛。廟堂一旦求遺逸,只恐終南是 【 (按「是」,明抄本作「作」)】 仕途。

  △定齋居士李獻卿欽止:

  落落奇男子,生有四方志。萬言長策六鈞弓,三尺太阿秋似。不喜雕蟲技,不作兒女悲。長安市上曾縱酒,奴命五陵年少兒。龍荒萬里期一掃,踏碎輪臺磧西島。便調金鼎 【 【 佐】 】 【 佑】 【 (據黃丕烈、施國祁校本改)】 無為,鳳池坐數汾陽考。世無禮樂二百年,追蹤直擬三代前。嘉生叶氣越唐舜,坐令米斗三四錢。誰知天地遽翻覆,滄海橫流陷平陸。又如烈火焚昆山,孰辨頑石與真玉?平生事業安用為?攜家徑走南山陲。布衣糲食混漁釣,妻孥麤足常熙熙。數椽茅屋門橫水,盡著光陰文字裏。有時俯仰塵土間,擾擾干戈如鬬蟻。我有一言君試聽,乾坤萬古真郵亭。但教定宇天光發,區區世間富貴何異蜾蠃與螟蛉? 【 一云「區區世間富與貴」,多「與」字,作二句讀。】

  △河東白華文舉 【 集句:】

  天其未厭卯金刀,池上于今有鳳毛。有才不肯學干謁,便入林泉真自豪。衣如飛鶉馬如狗,野飯盈盤作葱韮。仰天大笑出門去,桃李春風一盃酒。列卿太史尚書郎,五更待漏靴滿霜。何如一身無四壁,醉踏殘花屐齒香。人物尤難到今世,浮雲柳絮無根蒂。不須辛苦上龍門,秋水寒沙魚得計。

  △西崗呂大鵬鵬舉: 【 中州集云,密縣人,自言宋名相申公之裔。】

  擾擾人間世,熒熒風燭光。誰能逃厄數?況復入吾鄉!嵐秀充朝餒,冰絃響夜堂。堂中幽獨否?昆季足徜徉。

  △太原元好問裕之: 【 按,此詩遺山集不錄。】

  南山老桂幾枝分?翰墨風流屬兩君。共說人間好 【 (按「好」,明抄本及聚珍本皆作「似」)】 歆向,爭教茅屋著機雲。備嘗險阻聊乘化,力戰紛華又策勳。却恐聲光埋不得,皇天久矣付斯文。

  △王官麻革信之:

  逃漁魚深處, 【 「漁」一作「淵」。】 避弋鴻冥飛。古來賢達士,亦復詠采薇。 【 「詠」一作「歌」。】 南山先廬在,兵塵悵睽違。山空無人居,惟見草木肥。翩然千年鶴,一朝復來歸。新築臨渾水,行徑窈以微。清流鳴前除,白雲入晨扉。迴頭陵谷遷, 【 河汾諸老詩集作「迴顧陵谷遷」。】 萬事倏已非。著書入理奧,得句窮天機。前路政自迫,此道儻可幾。殷勤抱中璧,黽勉留餘暉。第恐遁世志,還負習隱譏。永懷泉石上, 【 一作「泉上石」。】 一觴與君揮。惜無凌風翰,遐舉非所希。

  又 【 (原無此字,今據黃丕烈、施國祁校本、聚珍本補,以資前後相別。)】

  塵土悠悠涴客襜,一堂千古入幽潛。喧無車馬雲迎戶,靜有琴書月掛簷。渾水清泠通竹過,南山蒼翠與天兼。遙知吟嘯同雲弟,剩有新詩灑壁縑。

  △仰山性英粹中 :

  二陸歸來樂有真,一堂栖隱靜無塵。詩書足以教稚子,雞黍猶能勞故人。瑟瑟松風三徑晚,濛濛細雨滿城春。因君益覺行蹤拙,又為浮名繫此身。

  △東城李微子微:

  滄海成田後,攜家返故鄉。披榛尋舊址,借力構新堂。山給窗扉翠,泉供枕簟凉。故田依渾水,別業勝淮陽。侍御遺風在,南山慶派長。是蘭宜並秀,鴻鴈自成行。經史胸中業,龍蛇筆下章。行當依日月,寧久事畊桑。尚父終辭渭,阿衡定佐商。飛潛無定跡,易道箇中藏。

  △析津李惟寅舜臣:

  浩浩干戈裏,憐君遂隱居。雲蒸秋潭冷,月落夜牕虛。歲月盃中物,生涯几上書。潛中有真趣,吾亦愛吾廬。

  又 【 (原無此字,據黃丕烈、施國祁校本補)】

  地僻心偏遠,人閒物自幽。功名真敝屣,軒冕等浮漚。野鳥從喧寂,山雲自去留。一盃濁酒外,萬事付休休。

  △蒲城薛玄微之: 【 困學齋雜錄云,庸齋先生薛玄字微之,華陰人,仕至河南府提學,有易解行於世。(原無此注,今將鮑氏書後補箋移此)】

  肯構茅堂養道真,滿前俗事罷紛紜。磻溪夜釣波心月,汾曲春耕隴上雲。長笑熊羆勞應夢,肯教猿鶴怨移文。斬新傳得安心法,萬壑松風枕上聞。

  又 【 (原無此字,今補,以資區別)】

  奔走紅塵二十年,歸來參破淨名禪。忙開鞠逕成嘉遁,靜閉柴門草太玄。千嶂雲嵐真輞谷,一川風月小壺天。旱時若用商巖雨,應徧齊州九點烟。

  又

  故山泉石穩棲遲,緯國才名恐四馳。節信情高方著論,淵明心遠更能詩。素琴黃卷真餘樂,明月清風無老時。只恐葛龍潛不定,一聲雷雨躍天池。

  △金城蘭光庭仲文:

  幾年蹤跡寄兵塵,且喜歸來見在身。滿眼雲山猶可隱,一庭松菊未全貧。定慚巧宦盧藏用,却愛成名鄭子真。祇恐池中非久處,竚看雷雨起天津。

  △漁陽趙著光祖:

  萬里烟埃氣尚炎,秋風攜手賦「歸潛」。當時北望長勞夢,今日南山副具瞻。鴻雁不飛閒 【 【 □】 】 【 日】 【 (據明抄本、黃丕烈、施國祁校本補)】 月,鶺鴒無語靜依簷。遙思二 【 【 □】 】 【 陸】 【 (原缺此字,據聚珍本補)】 猶如此,自愧區區未屬厭。

  △河東張緯緯文:

  結廬高隱謝塵埃,浩氣元從道學來。北闕雲烟無夢到,南山草木覺春回。四時風月供吟筆,萬古乾坤入酒盃。却恐漢庭須羽翼,鶴書未許老巖隈。

  △太原高鳴雄飛: 【 困學齋雜錄云,高鳴字雄飛,岢嵐人。歷彰德路總管,召為翰林學士。至元五年至御史,遷吏部尚書,終於官。(原無此注,今將鮑氏書後補箋移此)按,遺山集有送高雄飛序,郝陵川集有答高雄飛書。】

  高情謝氛坱 【 (按「坱」,聚珍本作「壒」)】 ,歸隱南山隈。頹然一茅屋,蕭灑無纖埃。勝概紛滿前,懷抱長好開。舒嘯野雲亂,浩歌空翠來。瑤花晚夕靜,相對揮清盃。太虛風露下,幽興何悠哉!回首區中人,擾擾良可哀。

  又 【 (原無此字,今補,以資區別)】

  黃鵠入寥廓,龍性何能馴?英英劉處士,天子不得臣。臥老草堂月,吟盡南山春。野飯足藜藿,幽蘭充佩紉。一盃石 【 (按「石」,明抄本何煌校作「鬲」)】 上酒,靜見天地真。萬慮此都寂,孰知名與身。靈運臥巖幽,子陵釣渚濱。神超物不違,異世等達人。我無玄豹姿,亦欲事隱淪。空歌紫芝曲,早晚由東鄰。

  △邢臺劉德淵道濟:

  南國堂堂二「鳳雛」,年來歸隱舊茅廬。四圍山水境何勝?一室琴書樂有餘。長嘯松林月明夜,行吟菜圃雨晴初。荒蕪庭院人休誚,天下終期一掃除。

  △洺水劉肅才卿:

  屠龍破千金,夢覺人已非。二陸不可作,故山歸采薇。江湖鴻鴈樂,原隰鶺鴒飛。惆悵朱門客,思歸不得歸。

  △龍江張仲經: 【 按遺山集有張仲經詩集序。又行齋賦亦為仲經作。】

  羸驂短僕行夷猶,西京才子云二劉。荒山窮僻厭岺寂,長裾徧謁東諸侯。手中雖無丈八矛,胸蟠河圖與天球。有時吐出作靈瑞,坐令宇縣還殷周。憶昨長鯨吞古汴,千里還家異鄉縣。築堂 【 (按「堂」,黃丕烈、施國祁校本作「室」)】 故址號「歸潛」,要使新詩走羣彥。方今河朔藩鎮雄,衣冠往往羅其中。兩賢胡為獨不出,埋光鏟彩為冥鴻。朝亦潛,暮亦潛,東山不起吾何瞻?山中為問誰相識,白鳥孤雲自入簾。

  △燕山張師魯明道:

  岐路荊榛萬險夷,丈夫出處不磷緇。莫誇荀氏八龍集,且羡陸家雙鳳儀。塵世浪隨春夏改,寸心惟有鬼神知。蒲團澤几爐烟靜,臥讀黃庭樂聖基。

  △東明張特立文舉:

  陵遷谷變海波翻,築室渠能返故園。夜雨對牀閒鍊句,春風滿座共開樽。都無北闕功名想,且喜南山氣象存。才大到頭潛不得,已傳華萼出蓬門。

  △山東勾龍瀛英孺:

  世路艱難已飽經,歸來一室晦虛名。任他滄海掀天惡,喜我南山照眼明。雲氣冷侵吟硯潤,棣華香汎酒盃清。故園未遂歸休志,慚愧劉家好弟兄。

  ○續錄:郝經 渾源劉先生哀辭

  續錄新增 【 (按,此篇聚珍本無)】

  渾源劉先生哀辭 【 並序】

  郝經

  歲庚子,經甫踰童,獲拜先生於館舍,而遽南軔,闊越八九載。己酉春,先生往來燕趙間,始得奉杖屨。格言、義訓雖屢得聞,而頑鈍椎魯之資,桿棘而不入,是以塵心槁思,渴而未沃也。庚戌春,方負笈南邁,以遂摳衣之問,而凶訃掩至。繼而其弟文季來,以先生易簀時所付一書四十篇曰處言見示,經再拜雪泣讀之,其辭汪洋煥爛,高壯廣厚,約而不缺,肆而不繁。其理則詣乎極而窮乎性命,於死生禍福之際尤為明析,非世之所謂文章、古所謂立言者也?於是感愚志之不卒,傷先生之不天,憫吾道之不競,恨憤惋激,吐辭以哀之。嗚唈扼吭,不復條貫。其辭曰:

  濁河絕流大梁亡,日入地底陰燐光。百年秀孕隳大荒,文源湮汨甚濫觴。三五在北輝其芒,姑為維持為主張。砭石苪沈痼開膏肓,護籍僨踣扶顛殭。碧雲雙鳳方翶翔,忽弱一個危乎姜。當年振羽來朝陽,竹花蹴落桐花香。岐山山頭喚文王,一鳴燕雀驚且狂。總角獨步高昂昂,旁魄瓌奇古錦囊。飈然聲價騰且驤,飛蒙茸兮走陸梁。挺特溫潤直以方,有虞圭璋夏琮璜。波瀾老成肆汪洋,洞庭萬頃澄秋霜。上稽韓柳下蘇黃,探道索古追羲皇。一編處言含天章,立意造語攀荀揚。嗚呼天道其何量?既與之德不與昌,既與之年不與長。渾源之山空蒼蒼,相臺臺下天荒凉。元氣索莫真宰藏,南山家世兩渺茫。有弟有弟涕隕裳,有識有淚如清漳。奠桂酒兮陳椒漿,魂兮來歸摧肝腸。魂兮不來空所望。嗚呼天道其何量?

  ○王惲:追輓歸潛劉先生

  追輓歸潛劉先生

  王 惲

  我自髠髦屢拜公,執經親為發顓蒙。道從伊洛傳心事,文擅韓歐振古風。四海南山青未了,一丘洹水恨何窮!泫然不為山陽笛,老屋吟看落月空。

  ○附錄:金史劉從益傳

  附錄

  金史文藝傳云:

  劉從益字雲卿,渾源人。子祁字京叔,為太學生,甚有文名。值金末喪亂,作歸潛志以紀金事,脩金史多採用焉。又曰,劉京叔歸潛志與元裕之壬辰雜編二書雖微有異同,而金末喪亂之事猶有足徵者焉。

  ○王惲:渾源劉氏世德碑

  王文定公惲渾源劉氏世德碑云:

  祁字京叔,少穎異,為學能自刻勵,有奇童目。弱冠舉進士,庭試失意,即閉戶讀書,務窮遠大,涵滀鍛淬,一放意于古文,閒出古賦雜說數篇。李屏山、趙閑閑、楊吏部、雷御史、王滹南諸公見之曰:「異才也。」皆倒屣出迎,交口騰譽之。及與御史公退居于陳,相與講明六經,直探聖賢心學。推于躬行踐履,自是振落英華,收其真實,文章議論粹然一出于正,士論咸謂得斯文命脈之傳。

  壬辰北還鄉里,躬耕自給。築室,榜曰「歸潛」。

  戊戌,詔試儒人,先生就試,魁南京。選充山西東路考試官。後征南行臺拈合公聞其名,邀至相下,待以賓友,凡七年而沒,享年四十有八。翰林承旨王磐誌其墓。

  有神川遯士集二十二卷、處言四十三篇、歸潛志三卷行于世。 【 (按,此記歸潛志卷數有誤)】

  弟郁字文季,別號歸愚,亦名士。

  其銘云:

  神川力學,洞聖心胸。明理貫道,匪文奚工!玉佩瓊琚,大振辭鋒。導家學之淵流,會百川而朝東。章甫適越,惜不時逢。 【 以上原本】

  ○王士傎:歸潛志序

  王文簡公士傎歸潛志序云:

  歸潛志八卷,金人劉祁字京叔撰,蓋紀載金源一代人物事蹟,而國家盛衰興亡之故亦因以見焉。金史於天興二相傳引京叔之言,致慨於貞祐南渡之後,宰執皆因循苟且,馴致亡國,語載此志第七卷中。又謂劉祁歸潛志與元裕之壬辰雜編二書微有異同,金未喪亂之事有足徵者。今雜編之書不傳,而此志猶首尾完好,是可寶也。志稱高祖南山翁者,名撝,天會元年詞賦進士。其子汲亦進士第。入翰林,為供奉。京叔父從益,嘗為御史,終應奉翰林文字,史載文藝傳,傳末附書京叔並及此書。

  按金自崔立之亂,中原板蕩,文獻放失。賴二三君子有志史事者私相撰述。元開史局,蒐羅掌故,京叔、裕之之書皆上,史館攟摭為多焉。予嘗歎遼以制科取士,其間躋政府、登膴仕者甚衆。而攷之列傳,自橫帳、諸院、國舅別部三族之外,其行事不少概見,豈制科之所得盡無人與?抑史臣紀載之疎也?遼金立國,規模不甚相遠,而金源人物、文章之盛獨能頡頑宋元之間,非數君子紀述之功何以至是歟!

  幸編簡尚存,護惜而流通之,固吾黨之責也。李翶有言,前漢事跡所以灼然傳在人口者,以司馬遷、班固敘述之工,故學者悅而習焉,其讀之詳也。一代之典章文物得其所託則傳,不得其所託則淪於烟莽,而後世徒有文獻無徵之歎。文士之關於國家詎細故哉!是志也可以觀矣。

  ○錢曾:讀書敏求記歸潛志條

  錢曾讀書敏求記云:

  歸潛志十四卷,金渾源劉祁京叔著。京叔以布衣遨遊士大夫間,文章驚暴一時,為遺山諸公所推挹。築堂曰「歸潛」,因以名其書。所記多金源逸事,後之脩史者足徵焉。周雪客、黃俞邰徵刻書目曰八卷,殆未見全書歟? 【 以上續錄】

  ●歸潛志諸跋 【 (原無此目,據書口標目補)】

  至大辛亥趙穆跋

  宋定國記

  李北苑跋

  盧文弨跋

  鮑廷博跋

  黃丕烈跋

  施國祁跋

  山西通志·文學錄

  四庫全書歸潛志提要

  ○至大辛亥趙穆跋

  孫正憲公之孫諧和伯其字者來訪予曰,鄉先生劉神川宏博衍大之士,倡明道學,會金亂,投跡於趙、楊、雷、李諸子之間,厭服名議,守素不仕,以衞中州之氣,文章議論一出於正。遭亂後,於鄉有居以自容,扁曰「歸潛」,默然靜學以休息其心,竟抱志未施而沒。生平述作既多,其弟歸愚已嘗編類就帙,曰神川遯士文集,廾二卷,鋟木於世,先君文莊公鄉序。後進嘗收先生所著歸潛志十四卷藏於家,蓋其言論、談笑、時事、見聞、戒勸、規鑒,足以備采擇之錄,諧欲繡梓以垂其名於不朽。

  噫!神川一代偉人,世為賢獻之門,其所志,窮理盡性以至於命。進則以斯道濟當時,退則以斯道覺後世,以永聖脈。 【 一作「道脈」。】 一時士大夫尊師之,人文之盛實所賴焉。孟子謂君子所以教「有成德者,有達材者,有私淑艾者」,神川私淑之徒,成德、達材彬彬輩出,是身雖沒而道不沒也。道寄於文,文傳於世,世傳其文,即傳其名矣。夫何憾茲嗟世道升降、人物盛衰?遼金之間殆數百年,太史宜有論載,而舊聞闕逸,後有述者,可無考訂於斯邪?

  先生諱祁,字京叔,渾源人,神川其自號也。

  至大辛亥夏五月盧龍趙穆識其後

  ○宋定國記

  京叔自序云,從祖父游宦,故所與交游皆一代偉人,其歸潛所誌,第一卷至第七卷悉為諸賢立傳,第八卷略記逸事,九卷至第十三卷悉載當時得失,論斷鑒觀,前賢所珍,詢不誣也。庚寅春,晤蓮涇先生,具論世罕之書云,歸潛未覩其全,後從王逸陶藏目及閱傳是樓藏本並祇八卷。雍正甲辰,浦子星纒以此易觀吴都文粹,云得於黃徐欽 【 景雲】 ,乃沙谿陳清來所藏,傳寫再三,頗多譌字。前八卷已校正於王、徐,後六卷則闕如也。

  宋定國蔚如七月七日記

  ○李北苑跋

  金劉京叔所作歸潛志,傳是樓及書賈傳本止八卷,茲十四卷,借抄於金丈星軺,蓋足本也。諸卷載金末文獻有足徵者,十一卷敍金亡事見聞最確。國破流離,凄凉滿目,徽欽之辱,千古同憤;青城俘虜,後先一轍。天道好還,豈不信哉!十二卷序崔立碑事,京叔雖迫於元遺山諸公,然士君子遭亂世,急自表見,每至名節隳壞,不可復振,後之覽者可勿鑒與?

  己酉長夏李北苑跋

  ○盧文弨跋

  此書記金源人物文雅風流,殊不減於江以南,即一二諧謔語亦多有可觀,讀者皆知愛之。余謂京叔際危亂之時、國亡之後,幸而完歸,追述交游聞見以著為是書,脩金史者亦頗取裁於是,乃其論一代之盛衰與其所以亡者實為確當,可為後來之龜鑑。又自言經喪亂後乃識溫飽安逸之味,噫!人誠能知此,則躁擾之胸可平,而奢競之緣亦無不可淡矣。真閱歷有得之言哉!錄竟,因為識數語於簡末。

  乾隆四十有一年十月四日東里盧文弨書於江寧寓舍之抱經堂

  ○鮑廷博跋

  渾源劉祁字京叔,號神川遯士。幼穎異,有文名。侍祖父游宦,得從名士大夫問學。及舉進士不第,益折節讀書,務窮遠大,文章議論粹然一出於正,金源一代儒者也。遭亂北歸,追述平昔交游談論與夫興亡治亂之迹,著為一書,因其堂名,目曰歸潛志,與同時元好問壬辰雜編並行於世,金末文獻之徵於是乎在。遺山雜編已亡於明之中葉,京叔是書,元至大間鄉人孫和伯曾梓行之,歷為藏弆家珍祕,僅有傳本,而海內或未盡見也。

  此本傳鈔於萊陽趙太守 【 起杲】 ,再假文瑞樓、抱經堂諸本互相讎校,略采宋史、中州集及諸家雜說以疏其異同,梓公同好,用繼孫氏刻本於五百餘年之後,亦墨林勝緣也。或者以崔立撰碑一事繫遺山名節甚重,獨未得野史亭遺藳以相印證,為大欠事。然舉遺山外家別業上梁文並郝文忠公辨甘露碑詩參合觀之,亦有以得其是非之公矣。

  書凡十四卷,其末卷則附錄諸賢投贈詩文也。王惲劉氏世德碑以為三卷,疑是十三卷之誤云。

  乾隆己亥十月下浣五日長塘鮑廷博識於知不足齋

  ○黃丕烈跋

  其一

  此鈔本歸潛志忘其所從來,已恝置之久矣。會有坊友携示張青芝手鈔八卷本,遂校勘一過。復因張本未全,又從坊間借得十四卷本抄本統校之,始悉此本多訛舛,又有錯入他書。凡書,抄本固未可信,苟非他本參校,又何從知其誤耶?且書必備訪本,凡一本即有一本佳處,即如此,固多訛舛矣,而亦有一二處為他本所不及,故購書者必置重沓之本也。  復翁

  其二

  余既手校歸潛志於張校舊抄二本,合者姑以圈識之,而斷之曰是、曰誤,取三者從二之意也。然於金源事未諳,所言皆妄耳。丁丑夏五,浙江湖州之南潯人施北研先生來余家小住五日,與談金源事,如瓶瀉水,無一留停。蓋北研以老諸生,不利舉業,積數十年精力,究心於金源一代事迹,故能如是也。所著有金史詳校、元遺山詩文箋、金源雜興等著。余見其後二種。茲屬校此,下方某作某者是也。北研自有跋在終卷,而附記北研著述於此者,以見一鄉一邑間不乏撲學之士,特世無知之者耳。即有知之者,而著述不能使之行,是誰之過歟?為之嘆然。

  其三

  癸酉冬日,於坊間獲一歸潛志八卷本,為郡先輩張青芝手鈔。旋為吴大春生得之,因手校此。 復翁

  其四

  癸酉仲冬廾有四日,於經義齋書坊見有張青芝手錄劉祁歸潛志八卷本,取歸與舊藏本對,似較勝。惜無後六卷,因憶是坊架上向有抄本歸潛志全者在,越日,復往取之。先校此六卷,實優於向所藏者。遂竭一日半夜力校畢,此當留,此全本矣。適春生吴大來訪余,云是青芝所抄,渠欲轉購之。明日當取張本校前八卷也。

  十一月廾七日燒燭校畢,時二更餘矣。 復翁

  其五

  癸酉冬日,用別本鈔本校。 復翁

  ○施國祁跋

  丁丑夏六月過復翁家,相知十餘年,始識面也。翁以余喜說金源事,因出此舊抄屬校。與鮑刻略同,惟歸潛堂記之「銅壺」,此作「銅臺」,而闞鮑本「壺」字亦解,曾擬改作「鞓」字,今見此「臺」字,乃知舊本之足貴。至太宗神射之為太祖神功,李純甫卒於元光末,王仲元為王廣道從子,良由神川誤記,不必校。

  先生因屬綴言,不揣鄙拙書此。

  北研謹題

  ○山西通志·文學錄

  劉祁字京叔,渾源人,金應奉翰林從益子也。少穎異,為學能自刻苦,有奇童目。弱冠舉進士,應試失意,即閉戶讀書,務窮遠大,一放意於古人。李屏山、趙閑閑、楊吏部、雷御史、王滹南見之曰:「異才也。」交口騰譽之。

  從父居陳,相與講明六經,直探聖賢心學。推以躬行踐履,振華落實,文章議論粹然一出於正。士論咸謂得斯文之傳。

  壬辰北還鄉里,躬耕自給,築室榜曰「歸潛堂」。歲戊戌,召試儒人,祁就試,魁南京,選充山西東路考試官。後征南行臺粘合聞其名,邀至相下,待以賓友,凡七年而沒,享年四十八。有神川遯士集二十卷、處言、歸潛志行世。

  弟郁,字文季,與兄齊名,著有西使記。

  ○四庫全書歸潛志提要

  歸潛志提要 【 (據武英殿聚珍本錄,見四庫全書總目)】

  臣等謹案,歸潛志,元劉祁撰。祁字京叔,渾源人,御史從益之子。金哀宗時為太學生,舉進士不第。元兵入汴,遁還鄉里。戊戌復出就試,魁南京,選充山西東路攷試官。後征南行省辟置幕府,凡七年而歿。舊以金史載之文藝傳,遂題曰金人,殊非其實。是書名曰「歸潛」,蓋祁於壬辰北還,以此二字榜其室,因以題其所著。然晚年再出,西山之節不終,此名亦非其實也。

  卷首有祁乙未自序,謂昔所聞見,暇日記憶,隨得隨書。第一卷至六卷,悉為金末諸人小傳;第七卷至十卷,雜記遺事;第十一卷題曰錄大梁事,紀哀宗亡國始末;第十二卷題曰錄崔立碑事,紀立作亂時,廷臣立碑以媚之,刼祁使撰文事。又一篇題曰辨亡,敘金前代之所以平治,末造之所以亂亡。自此二篇以下至十三卷,悉為雜說,略如語錄之體,殊不相類。疑此二篇本自為一卷,殿全書之末,別以語錄為第十三卷,詩文為第十四卷附之,後人因篇頁不均,割語錄之半移綴此卷,故體例參差也。

  壬辰之變,祁在汴京,目擊事狀,記載胥得其實,故金史本傳稱祁此志於金末之事多有足徵,哀宗本紀全以所言為據。又若大金國志稱樞密使伊喇蒲阿出降於元,此志不書出降,與金史相合,可證大金國志之誤。元史稱壬辰正月,太宗自白坡濟河而南,睿宗由峭石灘涉漢而北,以渡河涉漢同在一時,而此志則載睿宗涉漢在辛卯十一月,太宗渡河乃在壬辰,與金史及姚燧牧菴集、蘇天爵名臣事略所載相合,可證元史之誤。又如載天興元年劉元規使北朝不知所終,而金史本紀不書其事;載薩克蘇媒糵李元妃,而本紀不著其名;載大定十七年三月朔諸國使臣朝見,遇雨放朝,與周煇北轅錄合,而本紀但載十六年三月朔日蝕,放朝一條,載金代鈔法凡八易其名,而金史食貨志失載通貨改為通寶,通寶又改為通貨一條,皆足以補正史之闕。至於金史交聘表稱大定十六年,宋湯邦彥充申請使,此志作祈請使;圖克坦烏登傳稱天興元年正月,朝廷聞大兵入饒風關,移烏登行省閿鄉以備潼關,此志書其事於正大八年;完顏思烈傳稱王渥從思烈戰歿,此志作從持嘉哈希;李英傳稱與元兵遇於霸州敗死,此志作遇於潞州;郭阿林傳稱宋兵大至,戰歿,此志作馬倒被擒,不知存歿;師安石傳稱以論列侍從觸怒而死,此志則云,既居位,人望頗減,皆有異詞。其他年月先後、姓名、官階與史不同者甚多,皆足以資互攷。談金源遺事者,以此志與元好問壬辰雜編為最,金史亦竝稱之。壬辰雜編已佚,則此志尤足珍貴矣。

  世所行本皆八卷,雖傳是樓藏本亦然。國朝郭朝釪編纂金詩,所採錄僅及前七卷,知其未見全帙。此本一十四卷,與王惲渾源世德碑相合,當猶從元板傳錄。錢曾讀書敏求記稱陸孟鳧家鈔本歸潛志凡十四卷,蓋即此本也。

  歸潛志